Omega.py

Welcome to Omega.py

在心中,在眼前

金庸著名的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虚构了一个扫地僧,他有自己独特的武学进修理论。每当武学精进一层,便需要钻研佛学来化解自身的执念,不然不得正道,走火入魔,损害自身。这个故事的意义非常丰富。对于我而言,它提醒我追求技艺的时候,不能被技艺所塑造。从此之后,每当生活有了变化的时候,我就会去看看《论语》,《圣经》此类的经典文本,以期许能避免沾染不好的习性。

昨天,机缘巧合,我去逛了一家书店,忽的看见了《悉达多》。这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虚构作品,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佛陀悟道的过程。我被这本书影响很大,它告诉我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,尽善尽美。我被《悉达多》打开了兴趣,于是便想看一看佛经的经典文本,看一看佛陀留给世人的言语。整个古典文学区只有一本《金刚经/坛经》的合集,于是我便买下来了。

我比较熟悉六祖惠能的故事,于是先看了《坛经》。感触当然千万,捡重要的一点来说,就是“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”。这个结论,且放下其证明过程的粗糙不谈,但说其的震撼。它打破了我对于佛的理解。此前,我的理解,佛是一个结果,修佛为的是了悟人世,弃绝烦恼,超脱轮回,极乐永生。但惠能主张佛是一种状态,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。当人修佛的时候就变成佛,当没有修行的时候,就成了凡人。佛和凡人不是天定的命运,而是自身主动选择的结果。当然,这里的佛和凡人都是文字概念,实际或许并没有感情色彩以及高下之分。我的第一感觉觉得,惠能的观点是热情积极的自由主义,号召人们选择生活,拥抱生活。

被《坛经》震撼之后,我紧接着打开了《金刚经》。非常主观地说,我感受了汹涌的信仰之力。其丰富的内容,我暂时还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,暂且说说比较浅显的体会。令我最印象深刻的点是,佛陀说,佛法只是一叶渡人过河的扁舟。若是求道人已然渡河,那就要忘记佛法,走下扁舟,继续向前。这理论让我无言以对。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思想家号召信徒们抛弃自己。它没有一神教那样宣称自己的理论就是最终天堂,而是将自身当作药片。药到病除,就无需用药。如果依赖药品,反而是落入执念,不得正果。这是对自己的理论有多么强大的自信以及清晰的认知。而且进一步的,佛陀区分了佛法和佛经的区别。佛法是无相的,因此,佛经只是为了表现佛法的载体,并不是佛法。因此,求佛的人万不可困于佛经,而无视生活中切切实实的佛法印证。因此,佛经就像是得道高僧把玄妙佛法嚼碎了,喂给懵懂的幼童们食用。这绵软的口感实际上并不是佛法真正的味道。要想求得正道,一定要亲自品尝佛法的滋味。这个过程是不能避免的。

以上就是我初读佛经的一点体会。

评论
热度(1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Omega.py | Powered by LOFTER